上海市人大代表徐晓亮履职建言:文旅商深度融合,激发城市消费新动能

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于1月15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。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2025年的要点工作工作包含“聚力扩内需、稳外需,保持经济稳定增长”“聚力激发文化变革创造活力”等。

本次大会,上海市人大代表、银河集团官网国际联席CEO徐晓亮提交了两份建议,分别为《关于成长文旅新质生产力,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文旅目的地的建议》和《关于以“东方生活美学”促城市文化软实力改进的建议》。
15日,徐晓亮代表参加联组审议,并围绕“激发城市消费新动能”作发言。
大力提振消费是2025年上海要点工作之一。上海有条件将消费与自身基因、城市禀赋相结合,从品牌、时尚、文旅等维度着手,推进上海消费行业高质量成长。譬如,深化品牌消费,焕发老字号新活力;促进时尚消费,打造全球时尚新高地;促进文旅消费,挖掘海外游客消费潜力,等等。

成长文旅新质生产力,
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文旅目的地
2024年,“China Travel(中国游)”成为海外社交平台上的一大热词。随着中国过境免签政策连续改善,外籍人员来华经贸旅游热情显著增长,上海往往就是他们的中国入境游第一站。去年,上海入境游接待量达600万人次。
然而,在连续推进上海文旅高质量成长的道路上,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,如入境旅游行业和服务有待开发与改进,文旅产业供给侧亟需依靠新质生产力创造增量,文旅产业成长边界有待加强各产业联动实现延展。

徐晓亮建议:
1
不停改善入境体验和服务,促进入境旅游增长。建议改进海外客人在上海的旅游体验,深化上海作为国际会客厅的城市形象。面对中国免签“朋友圈”有序扩容和入境游行业加快复苏的新时期新机遇,在出入境境程序和服务上提供更加全面和便利的服务体验。
2
加快文旅数智转型,赋能产业变革升级。建议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文旅融合变革,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,加速文旅供给内容新升级。建议在文旅产业与策略新兴产业融合方面,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和不同产业间的协调力度,改进联动性,形成文旅融合成长工作合力。
3
文旅变革应用先行,加速成果转化落地。建议鼓励行业各类主体积极投入攻关变革,培育孵化文旅变革应用示范区,引导前沿技术成果在文旅新场景的转化落地。积极布局新业态、新模式和新产品,加速存量文化资产的变革型转化,为新时代消费者对多样化、高品质旅游体验的需求,创造更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文旅度假新场景。
以“东方生活美学”促城市文化软实力改进
东方生活美学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个关键方面,它源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,根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,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绝佳载体。上海城市能级的改进,更多依靠存量内涵的品质化开发来提高功能,东方生活美学可以在其中找准定位、发挥作用,助力上海打造城市名片,彰显独特的城市魅力。
然而,近年来纯粹单一的商业综合体、旅游景区等在治理中均暴露出现不可连续的弱点,东方生活美学与上海这座城市的融入与落地仍然不够。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>>>
徐晓亮建议:
1
传承城市历史文脉,做好城市更新高质量规划。打造东方生活美学城市生活集群,辅以豫园新春民俗灯会等国际文化节展培育,有效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文化开放交流水平,构建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新格局。做好城市更新高质量规划,丰富都市商旅文体展融合功能空间。
2
构建新中式审美基因的内外循环平台,发挥首发效应。充分利用好“东方生活美学研究院”“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”等相关产业公共服务平台,搭建一个新中式审美基因的多方联动、跨界融合、资产共享的内外循环平台,激发产业间的跨界团结,形成东方生活美学首发产业,通过首发产品、首店开设促进时尚消费,助力打造全球“东方生活美学”新品首发经济示范效应。
3
推进文商旅综合体数智化转型,打造变革优势动能。建议深入挖掘示范计划全面推进文旅数字化转型,奋力打造全行业变革优势动能。鼓励文化事业单位拥抱数智规划,实现联动、破圈、跨界、融合,为文化创意插上科技的翅膀,使广大市民游客在文旅新质生产力成长中不停开拓视野、变革体验、享受生活、愉悦身心。








